驻爱沙尼亚大使曲喆接受《欧洲时报》书面采访
2015-11-23 20:51

  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前夕,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曲喆接受《欧洲时报》书面采访,以下是访谈原文。  

 

  《欧洲时报》记者:中东欧处在全球版图的重要位置,中国与中东欧近年来合作机制不断升级,您是如何看待“16+1合作”意义和价值的?

  曲喆大使:“16+1合作”是中国同中东欧16国为深化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合作而共同创建的合作新平台,也是促进中欧关系全面均衡发展的新举措。机制创建三年多来已取得丰硕成果。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都面临着促进增长和改善民生等重大任务。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主张与不少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吻合,也与欧盟加强区域跨境交通网建设的努力相契合。新形势下,“16+1合作”既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中欧开展产能合作,促进中东欧国家发展和欧洲平衡发展。

  

  《欧洲时报》记者:中国正在大力推行 “一带一路”战略,爱沙尼亚方面是否有意愿加入这场共赢合作?爱中两国就“一带一路”合作有哪些期望?爱沙尼亚在这当中有哪些独有优势?

  曲喆大使:“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亚欧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爱沙尼亚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开放态度,愿立足自身国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

  爱沙尼亚地处欧洲大陆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俄罗斯和拉脱维亚接壤,北面与芬兰和瑞典隔海相望,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地,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当地物流运输业发展较快,港口、航空、铁路、公路、海运网络比较完备,并且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便捷的信息化服务。这都将助力爱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落实,中爱双方一定能够找准合作切入点,实现各自发展战略有效对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欧洲时报》记者:中爱两国近年来在经贸、投资、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哪些新成就?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曲喆大使:中爱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发展总体顺利,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呈现出以文化交流为引领,多层次、多领域合作跟进的良好局面。

  在经贸领域,2014年双边贸易额13.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爱方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3%,超过我们对爱出口增长速度。这对于逐步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合作是中爱务实合作的最大亮点,两国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去年,爱沙尼亚著名钢琴家、合唱团、手摇铃室内乐团、古乐团等多个高水平演出团赴华参加“波罗的海”艺术节。今年,我们在爱举办“中国艺术节”,派出5个优秀艺术团组及艺术家来爱演出,包括了现代舞、民乐、京剧、合唱、交响乐等多个艺术门类。此外,北京市和塔林市政府已共同在爱举办六届欢乐春节活动。双方在“中国-中东欧文化合作论坛”框架下也开展了富有成果的合作。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极大促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

  两国教育合作稳步推进。2008年两国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2010年塔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今年4月,两国教育部签署《互认高等教育文凭协议》。

    

  《欧洲时报》记者:中爱两国未来合作发展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您对两国的合作有哪些期待?

  曲喆大使:明年中爱双方将迎来建交25周年。这对两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两国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原则,以建交2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层级交往,在双边和“16+1合作”框架内不断发掘双方在经贸、投资、农业、文化、科教、中小企业等领域务实合作潜力,推动中爱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