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下旬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遏制这种致命病毒的传播,最显著的是对武汉这一爆发的震中进行集中隔离,并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以及中国其他人口中心采取了强有力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这些努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并提出了一些主要问题:第一,为什么政府对武汉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隔离?第二,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控制病毒?第三,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第四,面对流行病,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合作来确保人类安全?由于抗击疫情的斗争仍在进行,以下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门研究全球治理问题的工作团队给出的一些初步答案和评估。
一、中国为什么在武汉及其他疫情较重地区采取集中隔离举措
集中隔离是一种传统的、但最有效的措施,以遏制致命的流行病,尽管它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后果。由于没有针对病毒感染(包括2019-nCoV)的特定治疗方法或疫苗,标准的公共卫生应急措施通常证明是最有效的,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或中断传播途径以及对最易感人群的特殊保护。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人类,无论性别、年龄或种族,都容易感染这种致命的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在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或疫苗的情况下,病源隔离和传输链阻断是目前唯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对这次疫情爆发的中心武汉进行前所未有的集中隔离,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奉献精神。事实上,自集中隔离开始以来,所有地区的确诊病例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远低于震中湖北省;武汉仍然是唯一一个感染集中的城市。在湖北省以外的所有确诊病例中,大多数患者曾近期居住或前往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其余患者与上述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当地社区传播或任何新的爆发震中的报告。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严格控制湖北省的人口外流是遏制致命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各地都启动了高级别紧急警报,并采取了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尽早识别、诊断和隔离感染或疑似病例。同时,农历新年假期已经延长,确保全国人口的迁移保持在最低水平;建议来自武汉和其他疫情较重地区的旅行者报告他们的旅行记录,并自我隔离两周,防止社区传播。据报道,在隔离宣布之前离开武汉的500万人并不是恐慌的撤离者,而是回家乡与家人团聚的农民工,或者在中国以及国外度假的旅行者。
如果中国没有隔离武汉和其他流行病地区,会发生什么?根据可靠的分析,高度连接的全球运输网络可能使传染性病原体在不到36小时内从世界各地未知角落的闭塞乡村传播到六大洲的主要城市,并引发疫情或流行病。然而,在中国,到2020年1月30日,也就是首例确诊病例报告一个多月后,以及武汉封闭8天后,共有18个国家报告了98例零星的感染病例。如果中国政府不以坚定的努力,对确诊病例集中的地方进行隔离,这种致命的病毒可能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并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的那样,“尽管疫情对中国人民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但中国政府为遏制疫情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对此,应对中国政府表示祝贺”。
北京正在尽一切可能确保日常生活用品和医疗材料的持续供应。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基本供应从未短缺。商务部已启动了一项由九个省级主管部门参与的供应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包括医疗材料在内的基本物资稳步输入湖北。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春节期间储存足够多的食物和其他物资是一个长期的传统,武汉的许多家庭在隔离前已经积累了充足的供应。因此,粮食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并不普遍短缺。武汉市民不是生活在一个被遗弃的城市里。粮食供应和基本社会服务得到充分保障。虽然武汉的公共交通已经暂停,但当地居民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大多数家庭都选择了自我隔离,以避免潜在的感染。那些必须出行的人由社区组织提供车辆。随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随着信息定期公示和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公众情绪正在改善。湖北省有72家甲级医院和942家其他医疗设施,其中中国前十名的医院有两家位于武汉,该市还拥有229家其他医疗设施。中国各地的医疗机构随时准备应要求向武汉提供援助,一些医务人员正在抵达武汉,以加强当地的公共卫生系统。按照2003年为治疗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而建的小汤山医院的模式,湖北新建了三家医院,包括1月28日全面投入使用的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拥有1000张床位),以及火神山医院(1000张床位,占地3.4万平方米)和雷神山医院(1500张床位,占地7.5万平方米),后两所医院预计将分别于2月3日和5日在建筑计划制定后10天内投入使用。这三个设施的全面运作将进一步提高当地的公共卫生能力。
二、中国政府能否成功遏制疫情
中国在抗击2019年NCOV疫情的斗争中采取了一种全政府一盘棋的做法,同时进行了充分的社会动员。
在中央一级,北京从早期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确诊病例一上升到200例即启动了公共卫生应急机制。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指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发展。国家卫健委和地方政府奉命启动各种应急机制。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被指定为新成立的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两天后视察武汉,检查最新进展,鼓舞公众士气。
高层的快速动员使整个国家立即作出反应。目前,超过52批6,097名专业医务人员正在武汉和湖北的其他地区工作。医疗用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和药品陆续运抵疫情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敦促中国各地的医疗供应商恢复其全部生产能力,以确保持续提供所有必要的物品。财政部为武汉和湖北划拨了10亿元人民币的应急资金。蔬菜、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已从其他地方送到武汉,供那里900万居民使用。
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和预防疫情。目前,在湖北以外地区报告的大多数确诊病例都是输入型感染-病人要么去过武汉,要么住在武汉,要么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由于早期的政府干预,除武汉外没有其他的集中爆发地。目前,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包括:确认和照顾有症状的病人,并建议和监测有武汉旅行记录的人自我隔离。限制性措施,如移徙控制和大规模隔离,可能会导致社会混乱,这需要地方政府作出适当的反应。随着对口罩和液体肥皂的需求飙升,价格控制和质量监督也是必要的。
地方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那里的居民对个人卫生只有模糊的认识,许多人仍然不愿戴口罩和用肥皂洗手,即使感染形势紧迫。春节期间的拜年和家庭团聚也显著增加了大规模感染的可能性。在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推行自我隔离、建议避免非必要旅行或访问以及促进公共卫生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了实施地方预防和控制措施外,省和地方政府还应中央政府的要求,在医疗人员、医用物资和食品供应方面向武汉提供及时的援助。工厂很难迅速恢复全部产能,假期期间大多数存在人手、供货和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应调动和协调资源,协助这些工厂恢复运作。省际援助和协调反映了全国范围内对关键时刻应对挑战必要性的共识。
企业和公众也在为防治这一流行病作出贡献。自致命病毒爆发以来,来自中国企业的财、物捐赠一直在增长。截止1月底,湖北的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收到了多达42.6亿元人民币和529万件捐赠物资。阿里巴巴和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巨头已进行海外采购,向武汉供应迫切需要的医疗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证明,互联网在中国的社会治理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例如,腾讯已经建立了十一个平台,提供信息公示和医疗咨询等在线服务。一个提供在线医疗临床服务的平台,旨在减少发烧患者在医院感染病毒。另一个平台通过揭穿谣言和阴谋论来安抚公众。打车服务公司滴滴已经成立一支专门的车队,在武汉交通中断期间运送医务人员。另一家公司设计了一个搜索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它来检查他们是否是受感染者的同行者。从SARS爆发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互联网公司在危机时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责任。
中国公众经历了一个安静的春节,因为许多人取消了原定的聚会和休假。尽管最初对信息披露感到焦虑、质疑和担忧,但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8亿网民的国家,公众的良知和理性是值得赞扬的。随着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最初的批评很快就会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政府举措和方案的乐观和普遍支持。现在,公众正在赞扬来自中国各地在武汉医院工作的勇敢的医务人员,把第一位警告疫情存在人际传播的专业人士钟南山医生当做一个民族英雄,并在凌晨3点看着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高呼“武汉加油,我们站在你身边”,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没有抱怨和悲伤,而是互相安慰和鼓励。这种高昂的公众士气有助于迅速开展流行病预防和控制的社会动员。
同时,自抗疫初期以来,公众对武汉的捐赠从未停止过。除了向武汉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捐款外,公众还向武汉邮寄口罩和防护服。社会团体自愿在武汉工作。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友会海外校友为武汉的医院提供了急需的医疗用品。许多医学协会自愿提供咨询服务,以缓解病人家庭的恐惧。在上海,一些居民向那些一线医务人员的服务和牺牲致敬,为他们送上奶茶、面包和可口饭菜。一些热心市民匿名在警察局入口处放置了数百个口罩。这些行动和充满赞扬与爱的时刻反映了中国人民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日益坚定的决心。
三、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
在中国国内外,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都有三种主要观点。“严重影响”理论倾向于认为,它将对已经放缓的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其增长率下滑,阻碍全球经济。“可控影响”理论认为,根据2003年非典造成经济影响的数据,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仅会产生有限和可控的影响,尽管第一季的增长率下降,但中国全年的经济表现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确定的影响”理论认为,历史证据并不能说明未来的经济轨迹,但实际的经济影响取决于这种流行病将持续多长时间。毕竟,中国的经济规模(GDP为99万亿元人民币)是2003年的9倍(11.7万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用历史经验来判断这一流行病的经济影响是不谨慎的。在新千年里,中国爆发了一些流行病、自然灾害或其他严重事件。然而,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地控制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包括2003年抗击SARS(对经济造成了最大的短期影响)、2009年的H1N1(猪流感)、H7N9(禽流感)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即使面对2009年猖獗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仍然能够以强有力的刺激方案和20国集团的集体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潜在影响可能不同于以前的所有流行病和其他事件。一方面,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时,国内面临三大艰巨任务,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控制污染和消除贫困;对外,在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和中美贸易摩擦刚刚开始缓解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被称为“疫区”,中国经济将受到进一步的打击。武汉市全城隔离和30多个省市一级响应首次实行,并且疫情已经影响到全国各个经济领域;它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中国的就业、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人民币的稳定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人们普遍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下降1至1.5个百分点。一些人甚至怀疑中国经济能否在2020年实现5%的增长。
更具体地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三个主要行业造成直接损害:(1)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餐饮、娱乐和物流等消费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2)制造业,以手机、汽车和电子行业为代表,由于无限期推迟复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扰乱全球产业链;作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武汉市遭受着沉重的经济打击;(3)贸易,出于恐慌或地缘政治考虑,一些国家可能削减甚至关闭航空、海上航线和边境。
然而,中国经济的弹性不容低估。即使在短期内,疫情不是只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它还使电子商务、在线游戏和娱乐等行业受益。同时,中国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拥有强大的财政能力,截至2020年1月29日,各级政府共为疫情控制提供了273亿元人民币(近40亿美元);随着疫情的持续,将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中期来讲,一些美国人怀疑中国是否能够履行其在与美国第一阶段谈判时所作的承诺;然而由于这一协定大大消除了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预计将达到新高;此外,由于这场疫情,中国很可能增加对其他产品的购买,如医疗设备和物资。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年)时,将充分考虑此次疫情,预计将采取新措施来刺激未来五年的经济。从长期来看,中国已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此次疫情无法削减其在消费、城市化以及5G和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
四、为了人类共同的安全,中国如何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疫情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全球影响。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人类共同未来建设,努力承担起应对疫情应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首先,针对疫情的每一步发展,中国政府以最大程度的开放和最快的效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展开密切合作,习近平主席于1月28日会见了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总干事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后,中国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立即报道了相关消息,表明中国政府无需对公众有所隐瞒,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战胜疫情。
接下来,中国政府对其他国家为预防疫情所采取的行动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帮助,如一些国家从武汉撤侨,以及决定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线。所有类似要求都将继续得到中国政府最有效、最真诚的支持。
此外,中国政府一直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各种援助持开放态度,并表示感谢。同时,中国考虑在未来疫情防治中促进此类合作。
最后,中国政府和舆论都非常关注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例如,为尽量减少疫情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国政府加强对疫情较重地区人员的海外旅行限制,并呼吁公众在防止病毒传播方面承担社会责任,
关于全球疫情的关切,我们建议国际社会为人类的共同安全一起行动起来:
首先,优化现有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中国每日以多种语言播出的“疫情公报”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使用俄语、日语、韩语和英语等邻国语言,以便在假新闻和谣言开始传播之前,公众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中国政府在防止疫情传播方面的成功举措也可以在公告中详细介绍,可以多种语言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网站上发布实时公告。同时,我们强烈呼吁国际媒体和智库以客观、全面和人道主义的态度对疫情进行报告或分析,避免炒作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谣言。
第二,加强国际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中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翻译成多语种后通过多种形式(如社交媒体)将其快速传递给邻国,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吸收中国经验用以对抗疫情,而且有助于树立中国“友好邻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呼吁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和用品方面给予中国更多支持,并分享它们在防控疫情方面的最佳做法。
第三,反对歧视疫情较重地区和人群。疫情绝不能成为国家之间的新藩篱,相反,它应该成为跨越国家的新桥梁。目前,中国外交部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正在与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密切联系,通报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国外的中国社区也密切关注社区内中国公民的健康状况;他们准备在必要时帮助当地的防疫机构为健康的中国公民或那些通过自我隔离证明健康的人提供认证,防止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信息不完整而发生反华事件。我们特此主张,所有国家的公众对疫情保持冷静,避免歧视中国人或任何感染者。因为,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没有任何族裔群体能够抵御我们共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