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爱沙尼亚大使郭晓梅在爱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坚持开放 共享发展》
2024-12-19 21:38

12月13日,驻爱沙尼亚大使郭晓梅在爱主流媒体《晚报》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坚持开放 共享发展》

担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一年来,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爱沙尼亚人士,包括官员、政要、学者、企业家和很多普通民众。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的确,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52年中国人均GDP仅有54美元,属世界倒数10名之内。到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12,681美元,增长235倍。中国人从这一成功中学到了什么?“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秘诀之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

我也关注到爱沙尼亚的成功故事。爱沙尼亚1991年恢复独立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技术创新,人均GDP从1993年的7,338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29,823美元,经济开放指数也名列前茅。

中国有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幕。当前,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发展赤字是其中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2024-2025年,将有近60%的经济体增长率低于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创造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几乎所有国家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选择是以创新和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议》,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开放”是其中关键一招。我们相信,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扩大开放有助于更好实现改革,反之亦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将加强与各国合作,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一定会惠及世界。

我很高兴看到中爱双边经贸合作取得良好成果。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数据,2023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10亿欧元,爱沙尼亚对华出口增长20.4%,中国连续多年位居爱沙尼亚第八大进口伙伴。同时我也相信,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无论在传统领域,还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中爱深化合作都有很大潜力。中爱两国可以进行更多交流,寻求更多合作机会,获得更多互利成果。

然而,欧盟国家近年出现以保护经济安全为名的所谓“去风险”政策。这一政策被解读为“减少对华依赖”,听上去比“脱钩”更为温和,但本质上仍然是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将安全范围扩大化。当今世界,一国家不可能与世隔绝,相互依存不等于不安全。相反,没有互利合作,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安全。

中国一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基础上,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我们高度重视与爱沙尼亚的经贸合作。中国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驻爱使馆将竭诚为两国企业服务,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我们愿与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共享的发展。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